單價: | 面議 |
發(fā)貨期限: |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(fā)貨 |
所在地: | 廣東 深圳 |
有效期至: | 長期有效 |
發(fā)布時間: | 2025-07-03 11:31 |
最后更新: | 2025-07-03 11:31 |
瀏覽次數(shù): | 2 |
采購咨詢: |
請賣家聯(lián)系我
|
開關電源作為電子設備的 “心臟”,其高頻開關特性(如 MOSFET/IGBT 的快速通斷)易產生電磁干擾(EMI),而共模干擾是導致 EMC 測試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以下從EMC 摸底測試核心項目和共模干擾抑制方案兩方面詳細說明:
一、開關電源 EMC 摸底測試項目及標準
開關電源的 EMC 測試需覆蓋電磁發(fā)射(EMI)和抗擾度(EMS),核心參考標準包括:
guojibiaozhun:EN 55022(信息技術設備 EMI)、EN 61000-4 系列(抗擾度)。
國內標準:GB/T 9254(輻射與傳導發(fā)射)、GB/T 17626 系列(抗擾度)。
1. 電磁發(fā)射(EMI)測試(重點關注共模干擾相關項目)
傳導發(fā)射(CE)
測試頻段:150kHz~30MHz,通過 LISN(線路阻抗穩(wěn)定網絡)測量電源線的差模與共模干擾。
共模干擾特征:相線(L)與地線(PE)、中性線(N)與地線(PE)之間的干擾,在頻譜上表現(xiàn)為寬頻噪聲(尤其 1MHz 以上頻段)。
限值要求:Class B 設備(民用)在 150kHz~500kHz 為 66~56dBμV(準峰值),500kHz~30MHz 為 56~46dBμV。
輻射發(fā)射(RE)
測試頻段:30MHz~1GHz,在電波暗室中通過天線接收空間輻射。
共模干擾貢獻:共模電流通過電源線、外殼或內部線纜形成 “天線效應”,在 30MHz~300MHz 頻段易超標(如未屏蔽的引線輻射)。
限值要求:Class B 設備在 30MHz~230MHz 為 40~54dBμV/m,230MHz~1GHz 為 47dBμV/m。
2. 抗擾度(EMS)測試(驗證對外部干擾的抵御能力)
靜電放電(ESD):接觸放電 ±6kV,空氣放電 ±15kV,模擬人體靜電對電源的干擾(IEC )。
電快速瞬變脈沖群(EFT/B):電源端口 ±2kV,信號端口 ±1kV,驗證共模抑制電路對脈沖干擾的過濾能力(IEC )。
浪涌抗擾度:電源端口 ±2kV(差模)、±4kV(共模),模擬雷擊引入的共模過電壓(IEC )。
二、開關電源共模干擾的主要來源
共模干擾是指相線與地線、中性線與地線之間的電位差形成的干擾,核心來源包括:
開關管的 dv/dt 耦合
MOSFET/IGBT 在開關瞬間(dv/dt 可達 50~100V/ns),通過其寄生電容(如柵極 - 源極電容 Cgs、漏極 - 源極電容 Cds)與散熱片、外殼之間的耦合電容,形成共模電流回路(開關管→散熱片→地→電網)。
變壓器的共模噪聲
高頻變壓器的原副邊繞組存在分布電容(Cpd),開關噪聲通過分布電容耦合至副邊,再經負載回路形成共模干擾。
輸入 / 輸出線纜的天線效應
未屏蔽的輸入電源線、輸出直流線作為共模電流的 “輻射天線”,將共模干擾以電磁波形式輻射出去(30MHz 以上頻段顯著)。
接地與布局缺陷
接地環(huán)路、PCB 布局不合理(如功率回路與控制回路交叉)導致共模電流無法有效泄放,加劇干擾。
三、共模干擾抑制方案(分層抑制 + 源頭控制)
針對共模干擾的傳播路徑,需從濾波、隔離、布局三方面構建抑制體系:
1. 共模濾波電路優(yōu)化(核心手段)
輸入端共模濾波器設計
選用多級共模電感(磁芯采用高磁導率鎳鋅鐵氧體,如 T38 材質),初級電感量≥10mH(150kHz~1MHz),次級增加高頻補償繞組(提升 10MHz 以上抑制能力)。
共模電感與 X/Y 電容配合:X 電容(0.1~1μF,跨接 L-N)抑制差模干擾,Y 電容(1000pF~0.01μF,跨接 L-PE/N-PE)提供共模電流泄放路徑(需控制漏電流≤3.5mA,符合安全標準)。
安裝位置:濾波器緊貼電源輸入端,輸入線與輸出線嚴格分離,避免交叉耦合(“輸入 - 濾波 - 功率電路” 路徑最短化)。
輸出端共模抑制
輸出直流線串聯(lián)小型共模扼流圈(如磁環(huán)套線,繞 2~3 圈),抑制共模電流通過輸出線輻射。
輸出端正負極與地之間并聯(lián)高頻 Y 電容(100~1000pF),為副邊共模噪聲提供泄放通道(注意與原邊 Y 電容配合,避免形成地環(huán)路)。
2. 隔離與屏蔽強化(阻斷耦合路徑)
變壓器共模隔離優(yōu)化
采用分段繞制 + 屏蔽層工藝:原副邊之間增加銅箔屏蔽層(接地),降低分布電容 Cpd(從數(shù)百 pF 降至 10pF 以下),阻斷噪聲耦合。
選用低分布電容變壓器(如平面變壓器),減少原副邊的寄生電容耦合。
開關管與散熱片屏蔽
開關管(MOSFET/IGBT)與散熱片之間增加絕緣導熱墊片 + 法拉第屏蔽(薄銅箔接地),降低兩者之間的耦合電容(從 100pF 降至 10pF 以下),減少 dv/dt 引起的共模電流。
散熱片單點接地(接 PE),避免成為共模干擾的輻射源。
外殼屏蔽
電源外殼采用鍍鋅鋼板(厚度≥0.3mm),接縫處用導電泡棉密封,確保共模電流通過外殼接地泄放,而非通過線纜輻射。
3. PCB 布局與接地設計(減少內部耦合)
功率回路與接地優(yōu)化
功率回路(開關管 - 變壓器 - 整流管)布線短、粗、直,回路面積≤3cm2,減少共模電流產生的磁場耦合。
采用單點接地 + 接地平面:功率地(PGND)與信號地(SGND)通過 0 歐電阻或磁珠單點連接,控制回路鋪設完整接地平面,為共模電流提供低阻抗路徑。
敏感電路隔離
控制電路(如 PWM 芯片、反饋電路)遠離功率器件,通過接地隔離帶(PCB 銅皮,多打接地過孔)與功率區(qū)分隔。
反饋信號線采用雙絞線 + 屏蔽層,屏蔽層單端接地(接信號地),減少共模干擾耦合。
4. 源頭抑制:降低開關噪聲
軟開關技術應用
采用零電壓開關(ZVS)/ 零電流開關(ZCS)拓撲(如 LLC 諧振、移相全橋),降低開關管的 dv/dt、di/dt(從 100V/ns 降至 20V/ns 以下),減少共模干擾源強度。
開關管驅動電路優(yōu)化
柵極驅動電阻(Rg)分級控制:開通時用小電阻(加速開通),關斷時用大電阻(減緩關斷,降低 dv/dt),平衡開關速度與干擾。
驅動電路增加RC 吸收網絡(10Ω+100pF),抑制柵極振蕩產生的高頻噪聲。
5. 驗證與迭代
整改后通過傳導 / 輻射發(fā)射測試,重點關注 1MHz~30MHz 共模干擾是否降至限值以下(如某頻段從 60dBμV 降至 45dBμV)。
用近場探頭檢測共模電流熱點(如共模電感、Y 電容連接處),優(yōu)化接地阻抗,確保干擾有效泄放。